雜談
大宋提刑官宋慈 (二) 《洗冤集錄》顯神奇
據(jù)《洗冤集錄》記載:有一個農民和他的外甥和鄰居的兒子,一同上山去種谷子,誰知去了兩天兩夜都沒有回家。于是連忙上山去尋找,結果發(fā)現(xiàn)兩個年輕人都死在山上。官府不敢怠慢,立即派驗尸官到現(xiàn)場檢驗,一看死者隨身物件俱在,不像是謀財害命,那又是怎么回事?結果發(fā)現(xiàn)躺在茅屋外面的尸體,頸椎骨被砍斷了,頭上臉上也都有刀刃留下的傷痕;再看茅屋里面躺著的尸體,脖子左邊下面和右腦后也有刀刃留下的傷痕。面對這兩具尸體,辦案官員認為,這兩人都是經(jīng)受刀刃擊傷而死,在茅屋外面這個先是受傷而死;在茅屋里面那個是殺人后也引頸自殺而亡。顯然這不屬于謀財害命,而是互相拼殺。這時,惟獨有一名檢驗官說:不,不能這樣斷定。假如僅憑這些現(xiàn)象,是可以作這樣的結論。然而有幾個疑點需要澄清,茅屋里面的這個人,如果是先殺人后自殺的話,為什么致命的刀傷是在后腦勺右邊?那有自己砍自己后腦勺自殺的?這樣方便嗎?再說,后腦勺傷痕刀口深的是在右邊,淺的在左邊?用左手砍自己的后腦勺,這個人是左撇子嗎?左手砍后腦勺深傷口在右邊嗎?眾人被他一提醒幡然大悟,是啊,這與《洗冤集錄》“自刑”所描述的均不吻合。因為,若用刀刃自殺必選“喉下、心前、腹上、兩脅肋、太陽(穴)、頂門要害處”,怎么會選后腦勺呢?再說,其傷痕“起手”、“收手”等等都與“自刑”所述恰恰相反。于是大家同意了認識,這兩人并非互相拼殺而亡,而是另有兇手。果然,經(jīng)過更進一步的深查,沒過幾天,兇犯落網(wǎng),原來是因私仇報復而殺死這兩個人的。
又是一起兇殺案,尸首被拋在路旁。檢驗官前往查看后認為,隨身衣服財物俱在,只是人被刀刃砍了十數(shù)刀亡。檢驗刀口,有特別之處,不像是普通的刀劍。于是檢驗官說道:這兇手殺人不是為了錢財,而是仇殺。隨即叫衙役退走周圍人群,留下死者的老婆,問道:你丈夫向來與什么人結怨最深,婦人回答說:從來沒有,只是前幾天有某人來借錢,沒有借倒,就限定日期前來要錢,除此人外沒有與人結過很深的冤仇。檢驗官暗暗記下這借錢人的姓名地址,并叫衙役張貼告示,令附近居民要把家中所有鐮刀上繳檢驗,如有隱瞞不交的,經(jīng)查出作兇手論處。于是不多久,就上繳鐮刀七、八十把一齊排列在地上。這時正值大熱天,飛來許多蒼蠅,直落在其中的一把鐮刀上。檢驗官就指著這把鐮刀問這是誰的?有人答說是他的。這人正是借錢未遂者。但嫌疑人卻說你們憑什么要審問我?檢驗官就指著那把鐮刀問:這鐮刀是不是你的?為什么蒼蠅不會停留在別人的鐮刀上?因為你殺了人,蒼蠅就停留在這把有血腥味的鐮刀上,你賴得了嗎?嫌疑人無話可說。
《洗冤集錄》盡管寫在七百多年前,但是在當代還是很有實用價值的。這本書的“疑難雜說上”有這樣一段話:“檢婦人無傷損處,須看陰門恐自此入刀于腹內”,“如男子,須看頂心,恐有平頭釘……”真是不假。據(jù)編譯者注,1958年,福建省仙游縣有個兩性人,長期奸占一名婦女,因阻止她嫁人未遂,于是便起了殺心。偷偷地用棉花包卷砒霜,趁著與婦女行奸時,送進她的陰道深處,致使該婦女身亡。對這一罕見的案例檢驗,法醫(yī)就是按照“檢婦人無傷損處,須看陰門”這條結案的。
20世紀80年代,在改革開放新崛起的某城市的一個工地上,正在休息的工人,突然發(fā)現(xiàn)剛剛掘出的土堆處,有一顆頭蓋骨在爬坡,滑下后再爬上,爬上后再滑下,又再頑強地爬上。工人們不禁駭異,有個膽大的撿起一看,原來頭骨里有只碩大的癩蛤蟆,它馱著死人頭蓋骨在爬坡。取出蛤蟆,竟發(fā)現(xiàn)頭骨里有一枚生銹的大鐵釘。此事驚動了當?shù)氐恼C關。迅即立案偵查,結果抓獲兩名兇犯。原來死者是個干部,他的妻子與原住在他家的工作組成員通奸,共謀殺害了親夫,尸體入土腐爛后,頭蓋骨被癩蛤蟆占據(jù),吃死人腦汁等長肥了出不來,出土后才“重見天日”,這就是“如男子,須看頂心,恐有平頭釘……”的神奇之處。也說明盡管在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今天,《洗冤集錄》仍然不失其效用。
《洗冤集錄》博大精深,全書共五卷五十三章節(jié)。其內容涉及物理、化學、病理、解剖、藥理、傷科、骨科、檢驗、倫理,是我國檢驗司法的經(jīng)典之作,廣泛持久流傳至今已達七百多年,較歐洲法醫(yī)學的論著要早三百多年。此書一出,流傳世界各地。據(jù)有關記載,明英宗正統(tǒng)三年(1438年)起即流傳到高麗、朝鮮、日本、法國、英國、荷蘭、德國以及當時的蘇聯(lián)等國家和地區(qū),許多國家還稱《洗冤集錄》為世界最早的法醫(yī)界名著。
成誠然,七百多年前寫成的書,用今天的眼光來審視,難免會有不足之處,如過分強調“天人合一”,把人體骨骼也說成有365塊,實際上只有206塊;此外,如紅傘驗尸、滴血認親、酒醋驗傷凡此等等,現(xiàn)也已被紫外線、DNA分子生物技術所取代。但無可置疑,《洗冤集錄》這本享譽中外的古典法醫(yī)名著,仍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當然也有待進一步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