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基因與健康
漫話基因與健康(4) 科學家為啥打賭(上)
真是有趣,有兩位科學家竟對人是否可以活到150歲而打賭。他們各有依據,互不服輸,“那就打賭吧”!說來也真難以置信,賭注竟高達5憶美元。
故事是這樣的:美國的一位科學家叫史蒂芬.奧斯塔德,他以自己的研究結果作個預測,到2150年,一個普通人的壽命可能超過150歲;而另一位科學家叫杰伊.奧斯安斯基的則認為只可能達到130歲。他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互不相讓,于是就打賭了。兩位科學家都已人到中年,但也都各有2個兒子。他們每人各拿出150美元,放入一筆投資基金,每年再增加10美元,到2150年,本加利就可達5億美元。然后,再由美國科學促進會的三位科學家做公證人,最后確定誰是獲勝者,那么他的后代將獲得這5億美元的賭注!
誠然,人們的健康長壽,不外乎兩方面的因素:先天因素主要為遺傳的結果,后天則與養(yǎng)生保健、環(huán)境等因素有關。本文主要談談先天因素。
從目前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看,生命的衰老與染色體等有密切關系。大家知道,我們人體的細胞進入分裂期前,細胞核內的DNA分子已經開始自我“復制”,被復制的DNA分子與原來的“模板”DNA分子借助某一“著絲點”保持連接。當細胞分裂期的DNA分子全部達到染色質的四級結構構筑(稱為染色單體),這時已成為在顯微鏡下可以見到具有明顯形態(tài)學特征的棒狀結構,它有點像英文字母“X”,這就是所謂的染色體(chromosome)。大家看到,染色體有四條“手臂”,稱染色體臂(chromosome arm),上面兩條“臂”較短,稱“短臂”(p),下面兩條較長稱長臂(q),在長臂的末端有個“特化部位”,是一特殊的核苷酸序列,它的名字叫“端?!保╰elomere)。
現在回過頭來再說人的健康長壽與染色體的關系吧。科學家們發(fā)現,染色體上端粒較短的人,容易患與年齡增長相關的病癥,而端粒較長的人壽命相對也長。
不久前,比利時科學家提出,染色體末端由于細胞分裂而不斷損耗,這是一個自然老化的過程。科學家們研究表明,正常染色體每復制一次,端粒序列即可減少50~100bp,所以端粒被稱為細胞的生命鐘,當端粒的序列減少到一定程度時,即細胞進入衰老的標示。羅蘭士柏克萊國家實驗室的分子生物學家甘朱迪她以研究端粒為中心,并提出了一個叫“衰老雙刃劍”的理論。她的研究表明,細胞隨著老化的進程端粒也變短,端粒一旦變得太短,就會向細胞發(fā)出信息,讓它們停止分裂,于是,衰老現象就會出現。人越年長,體內聚集的衰老細胞就越多,一旦這些細胞起主導地位,人就顯出蒼老,魚尾掛上眼角,臉上爬滿皺紋,視力也下降了,甚至出現了某些慢性病。但另一方面則又表現為衰老并不是一件壞事,因為衰老的細胞并不再分裂,不再分裂也就不易惡性膨脹生長成為腫瘤。也許,這就是端粒變短的“雙刃劍”吧。那么,健康長壽是否就是與染色體有關呢?不,不完全這樣吧!
?。ㄗ髡?劉坦業(yè) 原載《福建衛(wèi)生報》200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