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国产国语在线不卡|91在线一区二区网址|999久久国产精品视频|99久久久久免费高清国产

<ul id="0oz8y"><kbd id="0oz8y"><pre id="0oz8y"></pre></kbd></ul>

      雜談

      談談“超級病菌”

      發(fā)布時間:2015-02-27 作者:福建省福州肺科醫(yī)院 發(fā)布者:福建省福州肺科醫(yī)院 閱讀 : 577

              一種被稱之為“超級病菌”的已經向一些國家蔓延。這種病菌到底是什么?參閱有關資料,談談一些個人看法。

        什么是“超級病菌”

        一項由英國卡迪夫大學、英國健康保護署和印度馬德拉斯大學聯合進行的研究結果表明,有一種被稱為“超級病菌”( 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NDM-1)的病原微生物正在蔓延流行。這代號為NDM-1的,最初是在2009年被英國卡迪夫大學的蒂莫西.沃爾什確認。他在一名瑞典病人身上分離出的大腸桿菌和肺炎桿菌中找到了NDM-1。而這名患者曾經在印度住院治療。這“ND”就是印度首都新德里(New Delhi)的縮寫,至于“M-1”,則是“β-內酰胺分解酶”的含意,為此,有翻譯叫做“新德里.金屬.β-內酰胺酶”,簡稱為NDM-1酶。由于這種酶可分解β-內酰胺環(huán)結構,可以使任何含β-內酰胺環(huán)結構的蛋白質失效。大家知道,目前臨床最常用的抗生素, 包括青霉素與頭孢菌素,以及新發(fā)展的頭霉素類、硫霉素類、單環(huán)β-內酰胺類等其他非典型β-內酰胺類抗生素,都含有β-內酰胺環(huán)結構,因此攜帶這種酶的細菌,可以使幾乎所有抗生素失效,(即只要該抗生素含有β-內酰胺環(huán)結構)。有報告甚至指出NDM-1對碳青霉烯類(carbapenes)抗生素也具有耐藥性。深一步說,超級病菌不是簡單地指某一種單一的細菌,應該說是指攜帶編寫NDM-1酶的基因的某些致病菌。大多數NDM-1超級病菌出現在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NDM-1基因存在于DNA的結構中,被稱為“質體”。這種質體可以在細菌中自由復制和移動,從而使“超級病菌”的菌種有多種可能,具有傳播和變異的驚人潛能。

        “超級病菌”的流行

        有研究者發(fā)現,2009年英國就已經出現了NDM-1感染病例的增加,其中包括一些致死病例。參與這項研究的英國健康保護署專家大衛(wèi).利弗莫爾表示,在英國研究的37個病人中,至少有17人曾在過去1年中去過印度或巴基斯坦,他們中至少有14人曾在這兩個國家接受過治療,包括腎臟移植手術、骨髓移植手術、透析、分娩、燒傷治療或整容手術等。類似的NDM-1感染也出現在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和日本。不過,英國也有10例感染者出現在完全沒有接受過任何海外治療的病人身上。

        說起“超級病菌”,實際上就是廣泛耐多種抗生素的致病菌,因而不單單是NDM-1的問題。自1961年英國Jevons發(fā)現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以來,有關MRSA的報道就不鮮見。

         所謂MRSA,原本是常見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MSSA) ,它們中有些菌株對甲氧西林產生了耐藥性,那就成了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能引起深度致命的炎癥感染,如MRSA肺炎等,因而它也有“超級病菌”之稱。有資料顯示,2005年在美國有代表性的9個地區(qū),共有5200多人感染了MRSA,有900多人因而死亡。2007年,美國肯塔基州一校區(qū)因發(fā)現一例“超級病菌”感染者,關閉23所學校并進行全面消毒,有1萬多名學生受到影響。

         2008年6月19日,一位內蒙古73歲老人,因“發(fā)熱伴咳嗽、咳痰、皮疹1個月”為主訴住進了北京醫(yī)院。入院后經查明這位老者患的是剝脫性皮炎伴雙側肺炎,病原菌就是MRSA,對多種抗生素耐藥,病程中出現敗血癥,最終因感染性休克死亡!

         對于結核病,同樣產生了耐多藥結核病(MDR-TB)和廣泛耐多藥結核?。╔DR-TB)。有學者報告南非KwaZulu-Natal省一個農村地區(qū)的HIV與XDR-TB并存的情況,在收治的44位HIV陽性的肺結核患者,除一例外,平均存活時間僅為16天。這些患者體內的結核菌進行基因檢測結果,被定義為KwaZulu-Natal(KZN)族結核菌。這個代號與NDM-1從本質上說沒什么兩樣!

         不能忽視的原由

         為什么一些致病菌會產生耐藥性?
         1998年英國醫(yī)學雜志(BMJ)曾撰文寫道“英國上議院的科技選舉委員會主席Lord Soulsby曾對一項抗生素使用情況的調查發(fā)表意見說,這項調查令人吃驚,并對誤用和濫用抗生素而使其藥效降低表示憂慮。”對此,有專家擔心地認為:“抗生素時代可能已經走到頭了!” 
      致病菌應對抗生素的作用,有的是天然耐藥性,有的是“適應性耐藥”。有科學家在加拿大高寒的北極圈的冰川深處曾分離出抗生素耐藥的細菌;有的是細菌在抗生素使用后產生了“適應性耐藥”;有的微生物為應對藥物作用,產生了基因突變,而且還可以把耐藥基因傳給其它種屬;有的可以在菌細胞膜上把一些特定的藥物“泵出”體外;還有的菌體內含有特定的酶,可以使抗生素失去活性;有的微生物設制有許多通道,如水通道、脂通道和帶電離子通道,只有適合其通道的藥物才能進入其體內。

         除開微生物耐藥機制外,《柳葉刀》雜志分析,自然界中本來就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天然耐藥基因”,而人類對抗生素的濫用如同“篩選壓力”,選擇并進化這些整合有“耐藥基因”的病菌,使得后者最終成為人類的噩夢--臨床上的“耐藥菌”。還有學者提出:現有的致病性微生物都是正常微生物群在宿主轉換過程中的一種微生態(tài)學現象。比如,禽流感由禽類轉換到人類。再者,由于氣候等緣故,寄居在呼吸道原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流感病毒,將生態(tài)位黏膜層中的蛋白分解后,黏膜失去了保護作用,病毒便直接侵入到組織細胞中去,這里的生態(tài)位便騰出了“空間”,于是其它外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病原微生物便來定居,形成了病毒與細菌、細菌與病毒的復合感染。

         此外,新抗菌藥物的研發(fā)速率遠趕不上病原微生物的變遷。有研究表明,正常狀態(tài)下,細菌數量每20分鐘或20小時分裂繁殖一倍,而人類的繁衍速度就慢得多。英國人每個家庭平均有2.4個孩子,翻一倍則需要30年。

         怎樣應對病菌變異

         對于“超級病菌”的出現,英國衛(wèi)生部宣布,英國已經開始討論研制新抗生素的辦法,但是科學家警告說,可能10年內都不會有對NDM-1有效的新的抗生素出現。

         目前普遍認為,現實一點主要為:

         一、合理使用抗生素 國外有幾個重要的學術團體,如Fogarty國際中心、美國微生物學會和WHO均已提出了關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議。普遍認為若想有所成功,降低抗生素的應用是最好的辦法。
      有報告指出,目前有大約85%~90%的抗生素是在社區(qū)一級醫(yī)院使用的,而其中的80%左右被用于對付呼吸道感染。因此,應該把目標放在這一焦點上。此外,還有不少人家中有“自備藥箱”,憑“經驗”用藥,這些都對耐藥微生物的孳生與流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包括藥物選擇、聯合用藥、用足療程等等。現在國家相關部門或醫(yī)學團體,對一些疾病治療都制定有相關《指南》,我們應該遵照要求合理用藥。

         二、做好防范工作至關重要 對病患者及時的隔離治療,仍不失為首選措施。科學家們指出,要阻止NDM-1的傳播,必須盡快識別NDM-1感染病例,并將任何感染者隔離起來。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學者皮陶特呼吁,要求那些曾在印度的醫(yī)院中接受過治療的外國人在返回本國后先去醫(yī)院進行篩查。其他的感染控制措施,例如對醫(yī)院設備進行消毒、醫(yī)生和護士用抗菌香皂洗手等,也能阻止NDM-1的傳播。

         三、應注意做好個人衛(wèi)生 不久前英國健康保護署專家利弗莫爾則呼吁所有醫(yī)院的病人、訪客和醫(yī)務人員都勤洗手,以防止NDM-1的傳播。


       

      (作者 劉坦業(yè) )

      返回頂部 打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