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院動態(tài)
【暖心茶飲】今日處暑,“上新”參芪麥冬益氣茶
今日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jié)氣。此時暑熱漸消,但余威猶存,天氣開始干燥(“秋燥”始現(xiàn)),人體也容易感到疲乏(“秋乏”)。中醫(yī)養(yǎng)生講究“順時而為”,我院暖心茶飲推出以藥食同源材料為主的中藥養(yǎng)生茶飲——參芪麥冬益氣茶,助您清熱潤燥、健脾祛濕、益氣生津。
【參芪麥冬益氣茶】
配方:
太子參15克
黃芪15克
麥冬 15克
適用人群: 適用于夏秋之交感覺疲勞乏力、氣短懶言、動則出汗、口干舌燥者。
【茶飲功效】
1. 緩解“秋燥”: 天氣轉干,燥邪易傷肺津,導致口干、咽干、鼻干、皮膚干、干咳等。茶飲中的麥冬能有效滋陰潤肺。
2. 預防“秋乏”: 季節(jié)轉換,人體生理機能需要調整,容易感到倦怠疲勞。黃芪、太子參等能補中益氣,提升精力。
【飲用原則】
1.適度為宜: 養(yǎng)生茶飲不宜過量飲用,每日1-2杯即可,不宜代替白開水。
2.中病即止: 癥狀緩解后即可停止飲用,無需長期服用。
3.觀察反應: 飲用后如出現(xiàn)不適,如腹瀉、腹脹、上火等,應立即停止。
【注意事項】
中藥茶飲雖好,但需辨證施用,以下人群需特別注意: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嬰幼兒:此類人群體質特殊,用藥需極度謹慎,必須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不建議自行配飲。
2. 過敏體質者:對配方中任何一味藥材有過敏史者,應禁止使用。
3. 患有慢性疾病者:特別是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肝腎疾病患者,需咨詢醫(yī)生。例如: 高血壓患者應慎用黃芪,或在醫(yī)生指導下少量使用。
4. 實證與熱證患者: 如出現(xiàn)發(fā)燒、感冒、咽喉腫痛等明顯外感風熱或實熱癥狀時,不宜飲用溫補的參芪類茶飲(如第三款),以免“閉門留寇”,加重病情。便秘、腹脹嚴重者,應慎用黃芪,因其可能加重脹氣。
5. 虛寒體質者:平時畏寒怕冷、大便稀溏的虛寒體質者,應減少麥冬等寒涼藥材的用量,或增加生姜、大棗等溫性藥材來平衡。
溫馨提示: 以上茶飲僅供參考,不能替代藥物治療。如果身體不適癥狀嚴重或持續(xù),請及時就醫(yī),遵醫(yī)囑進行治療。
一起健康度過處暑節(jié)氣!